新闻中心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我院陈义华教授、李雯副教授、李孟端副教授在《光明日报》发表题为《金牌顶尖高手论坛国际语言服务学院:“以新四化”引领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文章

发布时间:2024-12-22 16:31:48  浏览:321

自2021年成立以来,金牌顶尖高手论坛国际语言服务学院以满足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战略需求为导向,聚焦应用型学科建设和发展,致力于培养语言服务人才。近日,我院陈义华教授、李雯副教授、李孟端副教授在《光明日报》发表题为《金牌顶尖高手论坛国际语言服务学院:“以新四化”引领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文章,介绍国际语言服务学院在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和经验。全文内容如下:


金牌顶尖高手论坛国际语言服务学院:“以新四化”引领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新模式


2021年,金牌顶尖高手论坛成立国际语言服务学院,培育应用型外语专业,发展应用型学科,聚焦应用型研究,与原有的金牌顶尖高手论坛双轨运作,由此揭开了“新文科”改革的序幕。国际语言服务学院以满足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战略需求为导向,推动学院从翻译人才培养向语言服务人才培养全面转型。学院在“行业化、融合化、在地化、数字化”4个维度同步发力,积极探索“新文科”人才培养新路径,构建特色鲜明的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提供坚实的语言服务人才支持。


坚守“行业化”人才培养初心

学院采取多维度措施,致力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信息技术素养、创新思维品质的语言服务人才。

注重行业需求导向。学院重视课程体系与行业对接,本硕阶段以实践类课程为主,开设“语言服务前沿”“语言服务项目管理”“翻译技术与工具”“人机译本比较与数据库建设”“技术写作”等行业相关课程,紧跟垂直领域行业发展动态,并与语言服务业的发展紧密结合。

采用多元实践教学。学院联合中国网、北京中外翻译等8家机构建立实践基地,锻炼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的实操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能力和服务意识。学院引入由华为资深译员、外籍审校、语言服务企业负责人等组成的校外导师团队,以开设讲座、集中授课或项目运作等形式融入各阶段培养环节。

主动融入社会服务。学院选拔学生担任博鳌论坛、消博会、中非合作圆桌会议等国际交流活动的语言服务志愿者。同时,组织师生连续4年参与公共场所外语标识标牌规范化建设及海南省地方标准《公共场所标识标牌英文译写规范》的编制,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提升语言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改善自贸港国际营商环境贡献力量。


突出“融合化”人才培养特色

学院在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上不断推动跨学科融合创新,形成了“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路径。

推动学科跨界融合创新。2024年学院获国家急需目录外学科“语言学”的二级学科博士点,融合翻译学、语言学、区域国别学等二级学科领域,开设“国际语言服务研究”“南海区域国家语言与社会文化研究”2个研究方向,通过学科跨界深度融合,寻找新的学科增长点。

馆院一体助力学术研究。学院启动建设“南海区域国家语言博物馆”,搭建国内外专家学术研究与交流平台,推动学院在南海区域国家语言教育、语言政策、语言规划、语言资源开发与保护以及与之相关的民族、宗教、国家认同建构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开拓学术研究新领域。

服务国家战略与助力区域发展高度协同。学院南海区域国家语言社会文化相关学科培育符合国家战略重要节点需求,国际语言服务学科促进海南自贸港扩大面向东南亚的交流与合作,直接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倡议。


创新“在地化”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以海南黎族文化的国际传播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在地化”文化传播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致力推动海南本土文化走向世界。

增强在地文化身份认同。学院开设“黎族文化与翻译”“黎族民间故事翻译”等课程,将黎族的历史、语言、艺术等内容融入语言服务专业教学体系,引导学生系统了解黎族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培养学生对在地文化的认同感。

提升在地文化传播能力。学院师生先后完成了海南黎族民间故事的多语种翻译和出版、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中心有关“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展”等系列文本的外宣翻译工作,提升学生的国际传播实践能力,推动在地文化“走出去”。

加强在地文化学术交流。学院通过组织学术讲座、文化沙龙等活动,邀请黎族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及海外文化交流人才,开展黎族文化和方言的学术研讨。引导学生参与本地语言生活调研,在探究中拓宽视野,提升社会实践能力。


打造“数字化”人才培养新生态

在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下,学院紧紧把握技术变革机遇,积极打造“数字化”人才培养新生态,推动语言服务与信息技术深度协同。

完善数字化基础建设。学院建立国际语言服务多模态虚拟仿真实验室,下设青少年语言发展水平测评与干预实验中心、跨境电商实训实验中心、虚拟实景教学实训中心、人机口笔译文本比较分析中心、语言数据分析中心等一体化实验室,为教学科研提供有力保障。

丰富数字化课程资源。为适应数字化转型,学院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推出“沉浸式口译智慧实训”“沉浸式情境会话实训”等基于VR的系列课程。通过沉浸式口语训练、沉浸式交替传译、沉浸式同声传译等训练形式,建构从入门到高阶全周期口语与口译专项能力训练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在模拟实际情境中的语言服务能力。

拓展数字化职业前景。学院着力培养能够应对跨境电商、生成式人工智能、多语言多模态本地化等新兴领域挑战的语言服务人才。开展项目式教学,指导学生熟练运用技术手段提升语言服务效率和质量,培养能够有效解决全球化背景下复杂高阶语言问题的高层次人才。通过深入调研语言服务需求,开辟新的语言服务应用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前沿领域,探索新的职业发展机会。